京郊的静心寺是皇家寺庙,本朝太后崇尚佛法,初一十五都会到静心寺礼佛祈福。
守真大师对着一位小娘子道:“这本佛经施主从何而来。”
一位身穿浅蓝色衣裙的小娘子道:“我家祖母崇尚佛法,祖母以前救过一位晕倒在我家旁的师傅,师傅拿出这本佛经感谢我祖母。”
这位小娘子正是封三娘。
守真大师道:“那必定是一位高僧云游,施主,当真将这本佛经赠与贫僧,这可是失传己久的《大乘西法经》。”
封三娘道:“只求大师在太后面前引荐一二,小女子无处可去,只想去宫里当个小宫女足矣。”
守真大师心想这小娘子估计是想去宫里博前程,他不着痕迹的打量了一下封三娘,是个美人儿,但宫里的美人何其多,她这种的一抓一大把。
守真大师原想拒绝,可是实在舍不得这本失传己久的佛经,反正只是说引荐一下,也不算难事儿。
初一这天,静心寺不接待香客,各僧院都忙碌了起来,不一会,太后的凤驾就到了。
太后先去上了香,在经过修整之后。
太后身边的大姑姑清雅就传守真大人进殿为太后讲解佛法。
守真先为太后解读了一卷经书,看着太后微阖眼,靠坐在蒲团上,旁边的小宫女拿着美人捶轻轻的给太后敲着腿。
守真大师轻轻开口道:“近来贫僧得了一本失传己久的经书《大乘西法经》。”
太后睁开眼睛道:“快拿来给本宫看看。”
守真双手奉上,太后接过翻了翻:“这可是真的?”
守真大师肯定道:“贫僧己经验证过,确实是真的。”
“那又是从哪儿得来这机缘的。”太后好奇道。
守真大师道:“这是一位女施主敬献的,这位女施主与佛法有缘,通晓许多佛法知识。”
太后来了兴趣:“这位女施主可还在寺中,带来我瞧瞧。”
封三娘被带到太后面前,规规矩矩的跪下磕头道:“小女拜见太后金安。”
上头慢悠悠的传来一声:“抬起头来,让我瞧瞧。”
封三娘抬起上半身,眼神下垂看着地面。
“守真大师是你和佛法有缘,精通法理。”上首的太后道。
“小女子不才,略微知晓一二,不敢说精通。”
太后指着手边的《金刚经》道:“那就解读一卷这个吧。”
宫女躬身将《金刚经》从太后的手边拿来递给了封三娘。
封三娘深吸一口气,将金刚经解读了一卷,太后点了点头,满意道:“不错,小小年纪有如此悟性,难得,听说你是孤女。”
封三娘再次拜倒在地:“回太后,小女子的家人亲眷都己不在世了。”
守真大师在旁边开口道:“太后何不将这她带入宫中,日常陪着解读佛法呢。”
太后沉吟了一下道:“可她是孤女....”
守真笑着摇了摇头道:“我观她天庭,是有福之人,也许是她亲人本就福薄。”
太后又看向跪在地上的封三娘道:“你可愿意。”
“能伺候娘娘,是奴婢三生有幸。”
“那你以后叫清恒吧,希望你能始终保持清明。”
“谢太后娘娘赐名!”
--
八月十五中秋。
龙溪村己经穿越到这个世界三个来月了,他们不但在这个异世界生存下来了,而且己经己经与古代的世界在慢慢的加深联系。
村长觉得是时候来个全村大聚会,庆祝龙溪村这个特殊的中秋节。
八月十西。
张笑他们在龙江县城准备来一场大采购。
龙江县城虽然只是一个小县城,可是过节的气氛非常的浓郁。
各种小摊上摆上了很多新奇的小玩具,张笑他们边看边惊奇。
李浩拿着一个空竹道:“这个空竹,你们小时候玩过没?”
张笑和林琳一起摇头,李浩得意洋洋的说:“我可是高手。”
摊主热情的推荐道:“这个空竹,我选的是最好的竹子做的,您几位试一下?”
大多数买空竹的都是小孩子,这三位可是大人了,没想到还对这种小孩子感兴趣,不过,有生意嘛就要做。
李浩兴奋的点点头:“好哇好哇。”
双脚分开站立,手腕一抖,空竹霎时腾空,空竹落下,李浩手中的棉线稳稳的兜住,空竹又被抛起,李浩一个旋转,反身背接。
摊主率先夸赞道:“好技法!”,做生意的人就是会提供情绪价值。
李浩咧嘴一笑:“我都说过了,我是高手。”
林琳和张笑面无表情!
张笑道:“可以给你买一拨浪鼓。”说着拿起了摊子上的拨浪鼓摇了摇。
李浩讪笑着放下空竹:“我又没说要买。”
三人告别摊主,往前逛去,看到一家灯笼铺,三人默契的进了店,中秋嘛,就是要赏花灯。
这间灯笼铺子彻底打开了三人的眼界,兔子灯、荷花灯、走马灯、宝塔灯等;还有各种动物造型的、花、鱼、鸟、兽都有。
林琳拿着一盏狮子灯,这盏狮子灯造型别致,她爱不释手:“笑笑,我们买这一盏吧。”
张笑和李浩都走过去看这盏狮子灯,一头昂首萌萌的小狮子,三人一致决定要买下这一盏。
三人出灯笼铺的时候,林琳手里提着狮子灯,张笑手里提着宝塔灯,李浩手里提着兔子灯,各自对自己的选择都非常的满意。
再往前走,有一个卖小吃的摊子,有糖葫芦、糖人儿、麻糖、龙须糖等等,他们一人要了一个糖人儿,又称了一些其他的糖,带回去村里,给村里尝尝古法熬制的糖。
摊主将称好的糖递给他们,三人一转身,就看到了金婶金叔,金叔的手上提了一个竹篓。
张笑:“金婶,金叔。”
金婶一看是他们三人,问道:“你们买了什么?”
李浩提了提手上的糖:“买了糖和花灯,金婶,你们买了什么?”
金叔指了指竹篓:“买了些螃蟹,黄多很。”
五人汇合之后,继续往前逛,又买了一些月团。
金婶:“他们把月饼叫月团感觉更应景,中秋就是团圆节。”
其他人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张笑看到旁边有卖簪子的:“金婶,给你买一根簪子吧。”
金婶摸了摸头发,笑道:“都这把年纪了,买什么簪子呀?”金婶头发也留长了,但只能刚刚扎起来,因此金婶的头上裹了一块小花布。
“要的,要的,这大过节的,给村里所有的婶婶,奶奶们都买一根。”张笑提议道。
这个摊子上的簪子很多都是木雕的,摊主的手艺很花,雕的栩栩如生,金婶给自己选了一根梅花样式的,给村子其他人也选的是各种花儿的。
张笑道:“金婶,你放心,以后我一定让你们都戴上金钗。”
金婶哈哈哈笑道:“那婶子就等着。”
给村里的女人们买了礼物,也要给男人们买呀,众人就问金叔的意见。
金叔:“打几斤酒回去,他们肯定喜欢。”
金婶眼睛一瞪,金叔声音小下去:“我不喝,就是想让他们尝尝这里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