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杨子靖带着元方并几位亲随和师爷在陈叔和张笑的带领分坐两辆车往龙溪村而来。
“少爷,你看.....”
元方指着前方,杨子靖一看,这弯一转过去,就看到了一座村寨,绿树红花,黛瓦白墙,这村子的选址真巧妙,柳暗花明又一村。
他们在村口就下马车了,杨子靖看到满墙的涂鸦,饶有兴致,一个一个点评:“很有意趣,这只狗,活灵活现的,那个吃竹子的是什么动物,倒是没见过。”
张笑在旁边解释道:“是熊猫,生活在西南部的深山密林里。”
杨子靖笑道:“倒是憨态可掬。”
杨子靖边走边欣赏龙溪村,那些匪徒说的没错,这确实是一个漂亮的村子,从外表看也是一个富裕的村子。
整个村子就只有一条大道,道路两旁是一栋一栋的小楼房,有二层的,有三层的。
其实几层的房子对杨子靖来说并不稀奇,在京城经常看到三、西层的酒楼之类的。
只是,两、三层的小楼对于乡村来说还是不太常见的。
杨子靖感叹:“和番邦打过交道的就是见识不一样。”
村长早就收到了报信,站在村口带着村民来迎接。
今天,龙溪村的村民们都是焕然一新,全体穿上了古装。
紧赶慢赶,终于够村里人一人一身儿古装了,村里女人们人人手上都有针眼儿,男人们也是人人脸上都有两黑眼圈儿。
龙溪村各个都穿上了褂子,套上了裙子,头发短的带上了帽子,头发长一点的就在脑后挽一个发髻,插一根木簪子。
村长上前几步学着古人弯腰作揖:“县令大人大驾光临,蓬荜生辉。”
杨子靖亲自上前扶起村长道:“老人家,不必多礼,你们村很漂亮。”
杨子靖被热情的引进了村子,先带到村长家喝了一盏茶。
杨子靖一路走来,见这个村子青壮年不多,几乎都是老人,人口也不算多,加上小孩子也才六十多口人而己。
“村长,你们这个村子发展的好啊,可否带我去田地里看看。”
村长领着杨子靖一行人往田地里走去:“那边是各家的菜园子,但是我们村人少,也没有分的很清楚,谁家要吃啥,哪块地里有,就去那块地里摘,都不需要打招呼。”
“那个绿色的小小的是啥?怪好看的呢。”云方指着一颗辣椒说道。
村长有些疑惑,真是富贵人家的人,连辣椒都不认识。
今年的辣椒确实长的好看,密密麻麻的,一丛一丛的,还有红色的辣椒,红彤彤的辣椒在绿色叶子的映衬下,格外好看。
陈叔走上前首接摘了几个,拿过来给他们一行人一人一颗。
“这个呀,叫辣椒,是一种调味品,炒菜的时候放的。”村长解释道。
元方看着手里的辣椒,有手指大小,好奇道:“能吃?”
村长含笑点点头。
元方用衣服袖子随意擦了擦,咔嚓一口咬下去。
村长没来的及阻止,闭了闭眼睛,算了吧,尝就尝吧。
其他人都眼含期待的看着他,这是啥味儿呀,你快说词儿呀。
结果元方嚼了嚼,就开始斯哈斯哈的,开始张大嘴吸气,脸也红了。
杨子靖忍不住了:“味道怎么样?”
元方将辣椒吐了出来,吐着舌头道:“像着火了一样。”
杨子靖和他身边的人都失去了兴趣,这看起来不好吃嘛。
村长在边上笑到:“这个是一种调味品,这么空口吃太辣,一会儿,用辣椒炒一个辣椒炒肉,你们尝尝,很好吃的。”
几人一听又升起了期待,毕竟没有吃过这所谓的辣椒,还是很好奇的,这一个菜园子就让一行人小开了一下眼界。
有他们没有见过的莴苣、辣椒,还有他们日常经常见到的茄子、豆角,等各种各样的绿色蔬菜。
一行人又接着往外走,村长指着外面的梯形田地道:“那边是水田,山坡这边的是旱地,我们今年冬天打算种冬小麦,现在地里还有一些没收完的玉米和红薯。”
“什么是玉米和红薯?”杨子靖问道,这是什么作物,他怎么没听说过,他虽然没有下过地,可为了当好这个县令,他还是到地里去考察过很多次的。
村长一愣,不但不知道辣椒,连玉米和红薯都不知道?
张笑听到这里,猜测这个时代可能还没有这些农作物,就笑着说道:“这是几种农作物,我们村长和番邦商人交易来的。”
说着就掰了一根玉米,撕开玉米壳,递给杨子靖道:“这就是玉米。”
杨县令身边的一个师爷道:“这一颗上结这么大一个?”这玉米长的好,玉米棒子长的也很大,上面粒粒。
“是一株结的,一般情况下,一株结一个。”
杨县令身边的智囊团们对视一眼,这产量可以啊。
众人一起又去看了红薯,发现红薯产量也很高。
村长介绍道:“红薯也可以作为一种替代主食,红薯稀饭,拔丝红薯都很好吃的,对了,红薯还可以喂猪。”
杨子靖和师爷就开始蠢蠢欲动了,有点小激动呀,啊这....一不小心了发现了多种新的农作物,如果这些农作物真的能推广开来,那以后老百姓又多了一种救命口粮了。
师爷想着这么重要的事情上报给朝廷,皇上必定会龙颜大悦,说不定他的名字也能在皇上面前挂个号。
师爷想到这里浑身激动:“这些农作物种植可容易?”
村长谨慎道:“相对来说不难,反正我们村种的还可以,及时追肥应该大差不差吧。”
杨县令听到这里也觉得这些农作物非常不错,如果种植成功了,口粮又多了一种,天下饿死的人就会少很多。
在村里整个转了一圈儿,杨县令一行人都想,难怪龙溪村房子修的这么好,村民们看起来都生活的不错,有这么多种的农作物,菜园子里各种各样的蔬菜,还有能种水稻的水田和小麦的旱地,每家每户都有养鸡、鸭和猪等等,食物充足,不用挨饿这日子能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