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浪里的星火
麦浪里的星火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麦浪里的星火 > 第39章 金穗记忆(1984年夏 & 2017年秋)

第39章 金穗记忆(1984年夏 & 2017年秋)

加入书架
书名:
麦浪里的星火
作者:
小梨花O
本章字数:
2804
更新时间:
2025-03-13

2017年秋

柳树屯的电商中心大屏闪烁着实时交易数据,林秋穗盯着突增的波兰订单皱起眉头:"周明,这批有机小米的欧盟认证还缺土壤历史数据。"

周明敲击键盘调出档案库:"八十年代的记录只有纸质版,得找杨叔确认。"

老杨头正教游客编柳筐,闻言从怀裡掏出油纸包泛黄的本子:"八西年穗丫头记的种植日志,俺当枕头使了半辈子。"

1984年夏

十七岁的林秋穗攥着铅笔头,汗珠子砸在合作社账本上。晒谷场东头传来争吵声,老杨头举着镰刀拦在拖拉机前:"这铁疙瘩能比镰刀快?糟蹋柴油!"

"咱们县里推广机械化收割。"赵冬生父亲赵大江跳下驾驶座,"三天收完三百亩,省下劳力好修水渠!"

王会计扒拉着算盘泼冷水:"柴油钱顶三十个工分,不划算啊!"

秋穗突然插话:"今夜抢收南坡地的麦子,咱们机器和人工比一比!"

月光下,拖拉机与三十把镰刀同时开动。老杨头挥镰如月下银弧,秋穗蹲在地头记录:机器组两小时收二十亩,人工组十五亩。

"看这麦茬!"李寡妇突然举着火把喊,"铁爪子扯烂了麦秸,喂牲口都没法!"

赵大江急得满头汗,秋穗摸出剪刀改造收割台:"加个挡板,学镰刀割麦的弧度!"

黎明时分,改良的收割机留下齐整麦茬。老杨头摸着麦秆突然说:"给机器组加个拾穗工!"

2017年秋

"就是这段!"周明扫描着发黄的日志,"1984年7月15日,亩产提高20%,麦秸完整率98%......"

德国视频会议突然接入,认证官指着数据:"这些手写记录如何保真?"

老杨头突然凑近镜头,举起结痂的右手:"这道疤是试改收割台时铰的,要验真假?"

1984年冬

大雪封山夜,合作社仓库挤满搓玉米的村民。春芽爹张建军举着油印文件:"家庭联产承包文件下来了,要分地到户!"

王会计抖着账本反对:"集体资产咋分?拖拉机归谁?"

"抓阄!"赵大江提议,"但机器共用,收完东家收西家。"

李寡妇突然哭出声:"俺男人走得早,这五亩薄田......"

"组成互助组!"秋穗在本子上画格子,"强劳力帮困难户,工分换机耕。"

老杨头蹲在门槛抽旱烟,突然往地上磕烟锅:"俺那三亩好田换李嫂家的坡地,凑个整片!"

2017年秋

"这就是土地流转的雏形!"春芽指着全息地图,"现在杨叔的百亩果园,就是当年换地攒的基业。"

波兰订单通过认证,周明启动无人机群施肥。老杨头突然按住操控台:"东南角留片人工田!"

"给游客体验?"秋穗会心一笑。

"给镰刀留个念想。"老人望向晒谷场,那里新立的农耕博物馆正陈列着1984年的改良镰刀,刀柄缠着辨不出颜色的布条——正是当年秋穗包扎伤口的衣襟。

1984年除夕

分田到户后的首顿年夜饭,全村挤在合作社吃杀猪菜。赵大江醉醺醺举杯:"来年买两台收割机!"

"先通电!"王会计翻着账本,"卖余粮的钱够拉电线杆!"

秋穗在油灯下写新计划,火苗将她身影投在"1985年规划:通电、修路、建校"的标语上。李寡妇塞来个煮鸡蛋:"丫头,替俺写封信给建军,就说......就说地有人帮种了。"

2017年冬

冰雪节开幕夜,生态园亮起太阳能彩灯。老杨头在体验田示范传统收割,德国游客的孩童挥镰割倒金黄的稻穗,首播点赞数破十万。

秋穗轻触博物馆玻璃,1984年的规划本在展柜里泛着温润的光。窗外,中欧班列鸣笛启程,车头灯照亮老槐树上新挂的智能温度计,当年手写的"1985"仍刻在树皮褶皱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