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浪里的星火
麦浪里的星火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麦浪里的星火 > 第24章 麦浪新声(2002年夏)

第24章 麦浪新声(2002年夏)

加入书架
书名:
麦浪里的星火
作者:
小梨花O
本章字数:
2678
更新时间:
2025-03-13

柳树屯的晒谷场上飘着新麦香,老杨头蹲在麦垛旁捏起几粒麦子,对着日头眯起眼:"穗头短,怕是压不住雀儿啄。"

"杨叔,这是省农科院改良的矮秆麦。"林秋穗递过检测报告,手腕上的电子表表带磨得发白,"抗倒伏,亩产少说增两百斤。"

赵冬生开着新买的收割机驶过田埂,驾驶室里的收音机正播着《在希望的田野上》。王婶挎着竹篮追过来:"穗啊,这铁家伙一天能割多少地?"

"三十亩顶得上三十个壮劳力。"春芽捧着账本过来,蓝色运动服上沾着麦芒,"八三年抢收那会儿,全屯人得干半个月......"

"那会儿穗丫头守夜赶麻雀,困得啃生麦子提神。"老杨头从裤兜掏出个油纸包,抖出几粒带着牙印的麦粒,"哪像现在,电子驱鸟器'嘀嘀'一响......"

晒场东头突然传来争吵。李寡妇举着农药瓶嚷嚷:"凭啥不收俺家的麦?都是土里长的!"

"农药残留超标三倍。"小刚晃着检测仪,"您看这数据,红杠都顶到头了。"

"八三年闹虫灾,撒石灰粉都没人嫌!"李寡妇抹着眼泪要走,被秋穗拉住:"婶,明天送您去县里,学科学用药。"

正午日头毒得很,合作社办公室的老式吊扇嘎吱转着。冬生擦着收割机的履带:"轴承得换了,德国进口的要八百......"

"用国产的。"秋穗翻着账本,"省下钱给娃们买电脑。"

老杨头突然闯进来,军用水壶往桌上一墩:"西坡地的暗渠得清淤!八五年发大水,就是那处没掏干净......"

清淤那日,全屯老少都来瞧新鲜。挖掘机的铁臂探进沟里,惊起窝野兔。老杨头突然喊:"停!底下有老树根!"

冬生熄了火跳下车,果真挖出截碗口粗的槐树根。王婶拍着胸口:"亏得老杨头记性好,要不又得折根轴。"

晒麦时节遇上连阴雨,烘干机24小时不停工。李寡妇摸着烘干的麦粒:"这热乎劲倒像炕头焙的。"

"湿度13%,比晒场晾的还干。"小刚抄着记录本,"就是电费顶得上二十斤香油钱。"

老杨头蹲在晒场边铺竹匾:"省下的功夫能编二十个玉米皮筐,城里人稀罕着呢!"

分红大会在村委会召开,吊扇叶片上积着灰。王婶数着钞票突然嚷:"咋比去年少?"

"扣了农业保险。"秋穗展开盖着红章的保单,"要是像八三年暴雨那会儿......"

"就跟城里人似的,种地也有保障了。"李寡妇摸着保单上的国徽图案,想起男人被粮垛压断腿那年,全家连买跌打酒的钱都凑不齐。

傍晚,小梅举着作文本跑来:"穗姑,我写的《麦田里的铜哨声》得奖了!"老杨头凑近看铅字印刷的奖状,忽然从怀里摸出个铜哨:"这是俺爷传的赶雀哨,送你了。"

"杨爷爷,我教您用电子驱鸟器!"小梅拉着老人往晒场跑。夕阳里,古老的哨音与电子蜂鸣此起彼伏,惊起麦浪层层。

深夜,秋穗在值班室核对账目。老式台灯下,1983年的工分本与新世纪的分红表并排放着。冬生端着铝饭盒进来:"轴承换了国产的,省下三百。"

"给学校添台电脑。"秋穗在预算表上画圈,"春芽说娃娃们要学打字。"

月光漫过晒谷场,当年绑红绸的老槐树己挂上电子驱鸟器。老杨头教小梅修竹匾,忽然听见麦垛后有动静。手电筒光柱里,几只麻雀扑棱棱飞起,电子蜂鸣立刻响成一片。

"还是铜哨好使。"老人嘀咕着,嘴角却带笑。晒场西头,收割机的铁壳上凝着露水,仪表盘的红灯一闪一闪,像极了多年前守夜时的那盏马灯。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