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然的商业征途与家族传承
沈浩然的商业征途与家族传承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沈浩然的商业征途与家族传承 > 第十四章:五味调和,科技与厨艺的交融

第十四章:五味调和,科技与厨艺的交融

加入书架
书名:
沈浩然的商业征途与家族传承
作者:
穿越神探夏洛克
本章字数:
6664
更新时间:
2025-03-07

在星辰科技酒店那气派非凡的门口,新张贴的招聘信息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吸引着来来往往行人的目光。这次招聘的是十名厨师以及一名厨师长,优厚的待遇如同磁石一般,迅速在餐饮行业掀起了波澜。

“厨师工资一万五,包含奖金提成和年终奖,厨师长工资更是高达三万五,还有福利、奖金提成和年终奖,虽说工作十小时,考虑到服务行业的特性,年假也有25天。”这样的条件,无论是对本地还是外地的厨师来说,都充满了吸引力。

酒店的厨房别具一格,分为传统厨房和智能厨房。传统厨房保留着烹饪最原始的烟火气息,大厨们精湛的厨艺在明火与铁锅的碰撞间得以施展;智能厨房则代表着科技与美食的创新融合,它能依据食材的特性和营养搭配,精准地进行烹饪操作。

招聘信息发布后的第二天,酒店的招聘办公室就热闹非凡。第一位前来应聘厨师的是一位本地的中年男子,名叫赵刚。他有着十几年的烹饪经验,擅长闽南菜,在当地的几家知名餐厅都工作过。

“您好,我是看到酒店的招聘信息来应聘厨师的。我对闽南菜的烹饪很有心得,像佛跳墙、姜母鸭这些传统名菜,我都做得很地道。”赵刚自信满满地说道,一边递上自己的简历。

负责招聘的酒店餐饮部经理接过简历,微笑着说:“赵师傅,您的经验很丰富啊。不过我们酒店的厨房比较特殊,除了传统烹饪,还引入了智能厨房,您对智能设备的操作熟悉吗?”

赵刚微微一愣,随即说道:“智能厨房我倒是听说过,但实际操作经验不多。不过我学得快,只要给我机会,我相信很快就能上手。”

经理点了点头:“没问题,我们酒店会为新员工提供全面的培训,包括智能厨房设备的操作。那您先简单说说您对创新菜品的看法吧。”

赵刚思考片刻后回答:“我觉得创新菜品要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结合新的食材和烹饪方法。比如可以把闽南菜的特色和一些外来的食材融合,创造出独特的口味。”经理对他的回答表示认可,将他列为重点考虑对象。

紧接着,一位年轻的外地厨师走进了招聘办公室。他叫李明,毕业于知名的烹饪院校,对各种菜系都有涉猎,尤其痴迷于分子料理等创新烹饪方式。

“您好,我叫李明,我对贵酒店的招聘很感兴趣。我虽然年轻,但在学校和实习期间积累了不少经验,也获得过一些烹饪比赛的奖项。”李明一边展示着自己的获奖证书,一边说道。

经理看着证书,眼中露出赞赏的目光:“不错,你的履历很出色。那你对我们酒店的智能厨房有什么了解吗?”

李明兴奋地说:“我对智能厨房研究过很久,它能精准控制烹饪的时间、温度和调料的用量,这对于分子料理这类对精度要求极高的烹饪方式来说,简首是如虎添翼。而且我觉得智能厨房还能帮助厨师更好地保存和传承一些复杂的烹饪技艺,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记录下来。”

经理听了,满意地笑了:“很好,看来你对智能厨房有很深的理解。那你能现场展示一下你的厨艺吗?我们想看看你的实际水平。”

李明欣然应允,在酒店的临时厨房展示了一道自己的拿手菜——分子料理版的糖醋排骨。他熟练地运用各种工具和设备,将传统的糖醋排骨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出来,外酥里嫩的排骨搭配着晶莹剔透的糖醋胶囊,不仅口感独特,视觉效果也十分惊艳。经理和旁边的几位评委都对他的厨艺赞不绝口。

在众多应聘者中,还有一位女厨师,她叫王丽,是本地一家小餐馆的老板。她做的家常菜深受附近居民的喜爱,以食材新鲜、口味家常而闻名。

“我经营小餐馆很多年了,虽然没有在大酒店工作过,但我对自己的厨艺很有信心。我觉得家常菜最能体现厨师对食材的理解和用心。”王丽诚恳地说。

经理微笑着问:“那您对我们酒店的工作时间和强度有什么看法呢?服务行业比较辛苦,而且要适应节假日加班。”

王丽坚定地回答:“我能理解,我经营餐馆的时候也经常忙到很晚。只要能做出让客人满意的饭菜,辛苦一点我不怕。而且我很期待能在这么有特色的酒店工作,学习新的烹饪理念和技术。”

经过几天的面试和筛选,酒店终于确定了厨师的人选。赵刚、李明、王丽等十人成功入职,而厨师长的职位则经过更为严格的选拔,最终由一位在业内颇具威望的资深厨师张伟担任。

张伟有着丰富的酒店管理经验,曾在多家五星级酒店担任厨师长。他不仅厨艺精湛,对厨房的管理也很有一套。入职的第一天,他就召集所有厨师开了一个会议。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共事。我们酒店的定位是高端、科技与美食的融合,所以我们的菜品既要保证高品质,又要有创新和特色。传统厨房和智能厨房要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张伟目光坚定地看着大家说道。

“接下来,我们要制定新的菜单。一方面要保留一些经典的本地和外地菜肴,另一方面要开发一些结合智能厨房特色的创新菜品。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

赵刚率先发言:“我觉得我们可以把闽南菜中的一些经典菜品进行改良,利用智能厨房精准控制火候和调料,提升菜品的口感和品质。比如佛跳墙,用智能炖锅可以更好地熬制汤底,让食材的味道充分融合。”

李明接着说:“我建议开发一些科技感十足的菜品,比如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可食用的装饰,或者用液氮速冻技术制作独特口感的甜品。”

王丽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家常菜也可以登上大雅之堂。我们可以把一些家常菜品进行精致化处理,用酒店的优质食材和先进设备,做出不一样的味道。”

张伟对大家的建议都认真地记录下来,经过几天的讨论和尝试,新的菜单终于确定下来。既有传统的本地美食,如泉州肉粽、土笋冻,也有创新的科技菜品,如分子料理版的宫保鸡丁、智能烤箱烤制的法式牛排。

在厨房的日常运作中,传统厨房和智能厨房相互协作,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传统厨房中,厨师们熟练地挥舞着锅铲,精湛的刀工和火候掌控让人赞叹不己;智能厨房内,厨师们则专注地操作着智能设备,根据屏幕上的提示精准地投放食材和调料。

有一次,酒店接待了一个大型商务宴请。客人来自全国各地,对菜品的要求很高。张伟根据客人的需求,合理安排传统厨房和智能厨房的工作。传统厨房负责制作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热菜,如西川的麻婆豆腐、广东的白切鸡;智能厨房则承担了一些精致的甜品和特色小吃的制作,如3D打印的巧克力造型、智能发酵制作的酸奶。

宴会结束后,客人们对酒店的菜品赞不绝口。“这里的菜太好吃了,既有传统的味道,又有创新的惊喜,尤其是那些结合了科技的菜品,让我们大开眼界。”一位客人在留言簿上写道。

随着酒店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厨房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满足客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厨师们不断学习和创新。张伟经常组织厨师们参加各种烹饪培训和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的知名大厨来酒店分享经验。

李明在一次交流活动中,学习到了一种新的低温慢煮技术,回来后他立刻在智能厨房进行尝试。经过多次试验,他成功地用低温慢煮技术制作出了鲜嫩多汁的牛排和三文鱼,这两道菜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客人的热烈欢迎。

赵刚则在传统闽南菜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烹饪方法。他利用智能厨房的数据分析功能,研究不同食材在不同烹饪条件下的最佳口感,对佛跳墙的制作进行了优化,使这道传统名菜的味道更加醇厚。

王丽也不甘落后,她结合智能厨房的营养分析功能,开发出了一系列健康养生的家常菜。比如用智能蒸箱制作的低盐低糖的蒸鱼、利用智能搅拌器制作的蔬菜汁面条等,这些菜品既保留了家常菜的风味,又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

除了菜品的创新,厨房的管理也在不断优化。张伟引入了先进的厨房管理系统,对食材的采购、储存、使用进行精准的监控和管理。通过这个系统,厨房可以实时掌握食材的库存情况,避免浪费,同时也能保证食材的新鲜度和质量。

在团队建设方面,张伟注重培养厨师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他经常组织团队聚餐和户外活动,增进厨师们之间的感情。在厨房工作中,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随着时间的推移,星辰科技酒店的厨房成为了一个美食创新的摇篮。厨师们在传统与科技的碰撞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客人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美食惊喜。而酒店也因为独特的美食体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泉州市区乃至整个地区的美食标杆。在未来的日子里,星辰科技酒店的厨房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美食传奇,为每一位来到这里的客人呈上一场无与伦比的味觉盛宴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