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皇宫大殿之上,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金黄色的龙椅之上,皇上萧启眉头紧皱,面色阴沉如暴风雨前的天空,一双眼睛里闪烁着怒火,扫视着下方战战兢兢的百官。
“哼!”
皇帝萧启重重地哼了一声,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朕这个皇弟萧逸,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简首是没把朕,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当初将他发配边疆,是念在他曾有战功,可他倒好,朕让他在边疆好好反省,他竟然还敢暗中联络旧部,意图不轨。
若不是看在他还有些用处,能替朕去抵挡,那蠢蠢欲动的匈奴,朕早就将他碎尸万段了!”
话音刚落,大殿之上一片寂静,众大臣们都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一声,生怕一不小心触怒了皇上。
过了好一会儿,左丞相徐荣才微微抬起头,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向前跨出一步,说道:“陛下息怒,定王萧逸此次如此大胆妄为,实乃大逆不道之罪。
陛下仁慈,念他在边疆尚有那么一点作用,才未立即严惩,他却不知感恩,实在是辜负了陛下的一片苦心啊。
依老臣之见,定王萧逸如此胆大妄为,若是不加以严惩,日后其他心怀不轨之人,怕是会有样学样,不把陛下的旨意当回事儿了。”
徐荣才的话刚说完,右丞相王康也跟着站了出来,他清了清嗓子,尖着嗓子说道:“陛下,徐丞相所言极是。
定王萧逸虽被发配边疆,但他在朝中旧部不少,手握一定兵力,难免会生出一些不该有的心思。
此次暗中联络旧部,恐怕背后还有更深的谋划。
陛下不可不防啊,万一他真的起兵谋反,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啊。
陛下为了天下苍生,为了我大乾魏的江山社稷,可不能心慈手软啊。”
听到两位丞相的话,皇帝萧启的脸色更加难看了。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疑虑,微微点了点头,说道:“两位爱卿所言有理,朕也正是担心这一点。
萧逸在边疆多年,麾下虽被朕削弱了不少兵力,但仍有一些死忠之士。
若是真的有了不臣之心,朕还真不能掉以轻心。
可是,如今匈奴在边疆虎视眈眈,朕若此时对他采取过激措施,恐怕会影响边疆局势,让匈奴有机可乘啊。”
这时,御史大夫陈刚站了出来,他微微躬身,说道:“陛下圣明,陛下心系天下,为了边疆战事,为了我大乾的百姓,处处忍让定王萧逸,实乃我大乾之福,百姓之福啊。
可是,定王萧逸如此放肆,也不能就这样轻易放过他。
依臣之见,陛下可以先下一道旨意,严厉斥责定王萧逸的行为,让他明白陛下的威严不可侵犯。
同时,陛下可以派一位得力的大臣前往边疆,名为慰问,实则暗中观察定王萧逸的一举一动,看看他到底有何打算。
若是他真的有谋反之心,陛下再采取断然措施,也为时不晚啊。”
皇帝萧启听了陈刚的话,微微皱了皱眉头,思考了一会儿,说道:“陈爱卿的主意倒是不错,只是派谁去边疆合适呢?
边疆之地,环境恶劣,且定王萧逸心怀叵测,若是派去的人不能镇住他,反而会打草惊蛇啊。”
这时,礼部尚书赵文站了出来,他脸上带着一丝得意的笑容,说道:“陛下,臣举荐一人,此人必定能胜任此职。
臣认为,镇远大将军杨威杨将军最为合适。
杨将军战功赫赫,威名远扬,定王萧逸也必定对他有所忌惮。
而且,杨将军对陛下忠心耿耿,定能不辱使命,将定王萧逸的情况如实禀报给陛下。”
皇帝萧启听了赵文的话,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赵爱卿所言极是,杨威将军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
只是,杨威将军此时正在负责京城的防务,若是派他去边疆,京城的防务又该如何安排呢?”
这时,兵部尚书孙武站了出来,他向前跨出一步,说道:“陛下放心,京城的防务臣自有安排。
臣可以让副将李勇,暂代杨威将军之职,负责京城的防务。李勇将军虽然年轻,但作战勇猛,经验丰富,定能胜任此职。
而且,臣会密切关注京城的防务情况,确保万无一失。”
皇帝萧启听了孙武的话,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就依卿所言。
传朕旨意,命镇远大将军杨威即刻前往边疆,慰问定王萧逸及其麾下将士,同时暗中观察定王萧逸的一举一动,如有异常,立即禀报朕。”
“遵旨!”
众大臣齐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