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彦宏但是没想到赵茶花想了这么多,他有些犹豫,再怎么说是自已弟弟,也没有帮着哥哥养孩子的道理。
萧彦宏犹豫的跟赵茶花说,赵茶花嘴上说着:“我们多给二弟家一些粮食,予松一个小孩子也吃不了多少。”
但是赵茶花心里也清楚,二弟和舒哥儿往家买的那些米面,都是精米精面。
予松如果在镇子上住,可以去学堂,每天还有好吃好喝,二弟他们也经常不断荤腥,比在家里好了不知道多少。
他们能给二弟他们的也都是一些糙米糙面,毕竟他们又不像二弟家底厚,还有两个孩子要养,和二弟他们比不了。
想着赵茶花和自已说的话,萧彦宏有点食不知味,这话说出来又怕舒哥儿不愿意。
舒尘没有在意家里有些奇怪的气氛,给一旁的予安夹了块没有骨头的嫩肉,沾了些汤汁,给予安泡饭吃。
土豆炖的十分软烂入味,予安一口接一口也不用大人操心。
这两个多月过去,予安从一开始瘦瘦弱弱、没什么营养的样子已经变得胖了些,也白了不少。
穿的衣服也不再是哥哥们淘汰下来带着补丁的,而都是棉布裁做的衣裳,各种颜色,被舒尘打扮的干干净净的,看着好看了不少。
等大家都吃完,萧彦宏才有点尴尬的说出了这件事。
一时间,饭桌上安静非常,大家都没说话。
舒尘看了看萧家大哥、大嫂,心中冷笑。
怎么说呢,算不上打秋风的亲戚,只不过是占点便宜给自已谋取些便利罢了。
萧彦宏和赵茶花不是不知道,自已就是因为不爱吃粗粮,特意买了好几百斤的精米精面。
现在反倒是说拿些粗粮作为萧予松的口粮,难不成他们家自已吃白米饭、顿顿有肉,还单独给萧予松做一些糙米糙面。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虐待子侄呢!
舒尘不在意多这一口人,但是也不想让人拿当冤大头。
卖卤鸭货的时候,给了赵茶花不少的工钱,他自认对萧家老大一家,也不算抠了吧?
他们买了铺子,没人说去帮忙收拾收拾,反倒是把孩子塞了过来。
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舒尘也能理解,但是能理解并不代表赞同。
萧父倒是点点头,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既然老二他们在镇子上有了地方住,予松早点去上学也行,现在手里也有了余钱。
萧父说道:“这倒是个法子,以后老二你们在镇子上,也好给你妹妹留意着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家,以后让彦紫也嫁过去镇子上。”
萧彦紫今年10岁,再过个四五年也要开始商谈亲事了,如果有个亲哥哥在镇子上,婚事自然不一般了。
找个镇子上的人家也未尝不可,日后彦紫也搬过去镇子上,从萧彦青那里出嫁,怎么的也比找个村子里的强。
萧母想说点什么又闭上了嘴,她知道老大家的想法,大儿子一向是一根筋的,想不到这里,只能是大儿媳妇的意思。
没想到大儿媳平日里看着老实,但也是个有心眼的,但是予松也是个好孩子,赵茶花再怎么打算也是为了她的大孙子。
萧父的话她也听见了,她自然也知道舒哥儿可能会心里不舒服。
可是萧父也不过是让他们给自家女儿留意着点,萧彦青就这么一个妹妹,他当哥哥的多多照拂也是应该的。
萧母笑了笑:“彦紫还小,她的事不急,你们就帮着留意就行。予松的事你们怎么看?”
萧母也是从李家那个家里出来的,自家大弟分家说到底就是因为爹娘太过偏心小弟一家,她也是看不惯的。
所以萧母也不打算让自已二儿子为难,老大家的也别说什么送点粮食过去。
舒哥儿喜欢吃精米精面全家没人不知道,萧母也不是那恶毒的婆婆。
老二一家赚的多,甚至舒哥儿还给全家都买了好几百斤的精米精面。
所以萧母也没有说过什么,她们也都跟着沾了光,不过她也知道老大家的说送粮食又能送多少?
精米精面买不起,糙粮舒哥儿又不爱吃,送过去了又有什么用?
萧母算了算:“如果老大家想把予松送去老二家,那么就每个月给老二家100文钱,就算做予松的伙食费用。四季的衣裳老大家的做好了给送过去就行,舒哥儿你们看怎么样?”
其实萧母这笔账算的还算不错,虽然100文不多,但是也比赵茶花她们说的送些粗粮过去强。
舒尘不爱吃粗粮,这些粗粮什么时候能吃的完?如果一直吃不完赵茶花她们也就可以一直不给了?
舒尘都懒得说话,萧大哥先说了:“娘,一个月一百文……是不是有点多了……”
萧彦宏有点尴尬,小声的问。他现在每个月给萧母的也不过每个月两百文左右,再给二弟一百文……
赵茶花也不太高兴,娘这说的什么话?偏心老二家都没边了,一个月100文,一年就是1200文。
予松一个小孩子能吃什么用的了这么多?
萧父也皱皱眉头:“都是一家人,至于算的这么清吗?”
萧彦青在旁边听着,第一次觉得自已家好像也不是自已一直以为的像是水面一样平静无波澜,毕竟水下也有着波涛和汹涌。
他们都在讨论着自已家新买的铺子,让谁去住,怎么住,给谁相看,怎么出嫁,甚至娘说一百文钱一个月,兄嫂不乐意,爹也不乐意。
爹说攒了些钱刚好可以送予松去上学了,可是这钱是怎么攒的?
不都是舒哥儿给的?
就连大哥家也是舒哥儿为了帮衬大哥一家,才给了大嫂那么高的价格。
萧彦青虽然不知道这几年大哥给到萧母手中的有多少,却也能猜出个大概。
大哥还有媳妇有两个孩子要养,以前他只有予安一个,他也能理解。
所以每次打猎后去镇子上卖的钱,大头都回家给了萧母,不然这一大家子吃喝都成问题。
可是现在他也有了自已的家,但好像大家都形成了一种习惯。
萧彦青声音冷淡:“就按照娘说的吧,如果100文没问题,就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