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女皇宫做女医
靓女皇宫做女医
当前位置:首页 > > 靓女皇宫做女医 > 第5章 卓妃经期困厄多

第5章 卓妃经期困厄多

加入书架
书名:
靓女皇宫做女医
作者:
天山圣女果
本章字数:
7298
更新时间:
2024-12-17

在林悦于秦宫的声名如日中天之时,赵国皇宫里的卓妃却正被经期困厄折磨得苦不堪言。卓妃生得一副姣好面容,身姿婀娜,自入宫以来,也曾深得大王宠爱。她性喜静雅,常于宫中抚琴弄弦,或与花草相伴,本过着还算惬意的宫廷生活。然而,近些日子,每至经期,仿若一场噩梦降临。

每到生理期,卓妃便腹痛如绞,那疼痛犹如无数细密的尖针在腹中翻搅,令她冷汗淋漓,几近昏厥。月经量多得惊人,且夹杂着大量血块,仿佛体内有一股失控的洪流,肆意奔腾。原本娇艳的面色迅速变得蜡黄憔悴,好似一朵凋零在风雨中的花朵,失去了所有生机。精神更是萎靡不振,整日恹恹地卧于榻上,对周遭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致。

这日,芷兰奉皇后吴娃之命前来探望卓妃。踏入寝宫,一股沉闷压抑的气息扑面而来,芷兰见卓妃如此模样,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怜悯。她莲步轻移至卓妃床榻前,轻声问道:“卓妃娘娘,您今日感觉如何?”卓妃微微睁开双眼,那眼中满是疲惫与痛苦,虚弱地回应道:“芷兰,本宫只觉这身子愈发沉重,这经期之苦,恐是要将本宫折磨致死。”芷兰轻轻握住卓妃的手,试图给予一丝安慰,却只觉触手冰凉。

芷兰心中暗自思忖,若林悦在此,以她那高明的医术,或许能有法子化解卓妃的痛苦。卓妃似是看穿了芷兰的心思,有气无力地问道:“芷兰姐姐,你可是有何良策?莫不是想起了那神医林悦?”芷兰微微点头,叹了口气道:“林姑娘医术超群,只可惜如今远在秦国。不过,我等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娘娘受苦,我先去寻些法子,暂为娘娘舒缓一二。”

芷兰离去后,卓妃独自卧于榻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床帐顶。她深知自已在这宫中的地位虽曾风光一时,可如今这病症缠身,若失了大王的宠爱,日后必定举步维艰。况且,她家族在朝中的势力与她在宫中的荣宠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她绝不能轻易倒下

芷兰在宫中四处奔走,问询了诸多曾有过类似病症的宫女和妃嫔,搜集了不少民间的土方子。她先是命人准备了生姜红糖水,想着这民间常用的方子或许能为卓妃暖宫止痛。又差人找来大量艾叶,亲自制成艾绒,只盼着艾灸能对卓妃的病症有所助益。

当芷兰端着生姜红糖水和艾绒回到卓妃寝宫时,卓妃正痛得在床上翻滚,冷汗湿透了她的衣衫。芷兰见状,心急如焚,赶忙放下手中之物,扶起卓妃,让她靠在自已怀中。她端起生姜红糖水,轻声哄道:“娘娘,您且喝些生姜红糖水,这或能让您舒服些。”卓妃艰难地张开嘴,一口一口缓缓咽下那温热辛辣的汤汁。说来也奇,那汤汁顺着喉咙流下,卓妃只觉腹中似有一股暖流缓缓涌起,疼痛竟稍有缓解。

芷兰不敢耽搁,又在卓妃的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施起艾灸。她手法娴熟,点燃艾绒后,小心翼翼地将其置于穴位上方。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缓缓渗透进穴位,卓妃渐渐觉得身体放松了些许,那紧蹙的眉头也略微舒展。

然而,这些方法虽能暂时让卓妃从痛苦中缓过一口气来,却无法根治她的病症。卓妃心中明白,如此下去绝非长久之计,她咬了咬牙,决定修书一封送往秦国,向林悦求助。在那封信中,她言辞恳切,将自已的症状与所受痛苦毫无保留地详述一番,字里行间满是对林悦的期盼与信任,希望林悦能施展医术,救她于水火之中。

林悦在秦国皇宫收到卓妃的来信后,心中满是牵挂。她坐在窗前,仔细研读信中的内容,凭借自已丰富的医学知识与多年积累的经验,很快判断出卓妃乃是肝郁气滞、血瘀宫寒所致的经期不调。这病症的形成,或是因卓妃在宫中久居,心思细腻敏感,平日里难免积郁于心,致使肝气不畅;又兼宫廷生活养尊处优,活动量少,气血运行不畅,寒邪趁虚而入,凝滞于胞宫,从而引发这一系列经期困厄。

林悦沉思片刻,便立刻提笔回信。在信中,她为卓妃精心开了一副中药方剂。方剂以柴胡、白芍、枳壳、香附等疏肝理气之药为主,柴胡性轻清升散,可疏解肝郁之气,使肝气得以条达;白芍养血柔肝,与柴胡相伍,一散一收,调和肝气;枳壳行气宽中,助柴胡以解肝郁;香附为气病之总司,善解诸郁,能增强疏肝理气之效。以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之药为辅,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妇科要药;川芎活血行气,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中开郁结,旁通络脉,与当归合用,活血化瘀之力更强;桃仁破血行瘀,红花活血通经,二者协同,可使瘀血去而新血生。再佐以艾叶、肉桂、炮姜等温宫散寒之药,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尤善暖宫;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可驱散胞宫之寒邪;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能助艾叶、肉桂温宫散寒之效。

林悦不仅详细地在信中说明了方剂的煎服方法与注意事项,还考虑到卓妃在宫中的生活习性与心理状态,贴心地建议她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心情舒畅,可于宫苑之中寻一静谧角落,赏赏花,听听鸟叫,以舒缓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又提及可适当进行一些如散步、瑜伽之类的舒缓运动,散步能促进气血流通,瑜伽则可伸展身体经络,调节身心平衡。饮食上要忌生冷辛辣,以防寒邪加重,或刺激胞宫。可多食用一些如红枣、桂圆、黑芝麻等滋补气血的食物,红枣健脾益胃,养血安神;桂圆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黑芝麻补肝肾,益精血,这些食物皆有助于调养卓妃虚弱的身体。

卓妃收到林悦的回信后,如获至宝。她那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眸中瞬间燃起一丝希望,赶忙命人按照信中的要求去抓药、煎药。在服用了林悦开的中药后,卓妃的经期状况逐渐有了改善。腹痛不再那般剧烈,月经量也慢慢趋于正常,血块明显减少,面色开始恢复红润,精神也逐渐好了起来。

随着身体的好转,卓妃在宫中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与光彩。她重新拾起了心爱的瑶琴,于庭院中弹奏出悠扬的乐曲。那婉转的琴音似是她重获新生的喜悦诉说,回荡在皇宫的上空。大王偶然路过,被这琴音吸引,踏入庭院,见卓妃容光焕发,心中大喜,对她更加宠爱。

卓妃心中对林悦充满感激,她深知若不是林悦的帮助,自已恐难以摆脱那经期困厄的折磨。她在宫中四处宣扬林悦的医术与恩德,逢人便说:“林悦姑娘真乃神医下凡,本宫能有今日,全赖她的妙手回春。”一时间,林悦在赵国皇宫的威望更盛,众人皆盼望着她能早日归来,为更多人排忧解难。

而在秦国,林悦依旧忙碌于医馆事务。她每日穿梭于医馆之中,接诊着形形色色的患者。无论是身患重病的达官贵人,还是饱受病痛折磨的普通百姓,她皆一视同仁,以精湛的医术和慈悲的心怀为他们诊治。

在医馆的后院,林悦开辟了一片小小的药园。她亲自在药园中种植各种药材,从播种、浇水到施肥、除草,每一个环节她都亲力亲为。她常常对着药园中的药材喃喃自语,仿佛在与它们交流,了解它们的药性与生长习性。这片药园不仅为她提供了新鲜的药材,也成为她钻研医术的一片小天地。

阿房女时常陪伴在林悦身边,她对林悦的医术钦佩不已,总是静静地在一旁看着林悦治病救人,学习各种医学知识。闲暇时,两人会携手漫步于秦宫的花园之中,分享彼此的心事与梦想。阿房女会给林悦讲述秦宫的历史与传说,林悦则会给阿房女讲述现代医学的奇妙之处,两人相互陪伴,姐妹情深。

林悦还积极与秦国的医官们交流医术。她发现秦国的医学有其独特之处,如在外科手术方面有着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她虚心地向医官们学习,常常参与他们的会诊与手术观摩。在一次外伤患者的手术中,秦国医官们熟练地运用刀具与器械,清创、缝合,动作精准迅速。林悦在一旁仔细观察,将这些技术与自已的中医知识相结合,思考如何创造出更完善的治疗方法。

她尝试在术后运用中药调理患者的身体,促进伤口愈合与身体恢复。例如,对于一些伤口感染的患者,她先运用中医的清创方法,以特制的草药汤剂清洗伤口,去除坏死的组织,然后再采用秦国的外科手术技术,精准地缝合伤口。术后,她会根据患者的体质与病情,调配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生肌收口功效的中药药膏涂抹在伤口上,并让患者内服一些调理气血、增强免疫力的中药方剂。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大大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悦在秦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她的名声不仅在秦宫响亮,在民间也广为传颂。百姓们视她为神明在世,纷纷前来求医问药。林悦总是尽自已最大的努力为他们诊治,她深知自已肩负的责任重大,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更是在传播医学知识与健康理念。

她还招收了一些对医学感兴趣的学徒,这些学徒来自不同的阶层,有年轻的宫女、太监,也有民间有志于学医的少年。林悦对他们悉心教导,从基础的医学理论到临床实践,都一一耐心传授。她希望能够为秦国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让医学知识得以传承与发展。

在一次宫廷宴会上,秦始皇当着众人的面称赞林悦:“林姑娘医术精湛,品德高尚,实乃我大秦之瑰宝。她的到来,为我大秦的医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朕的子民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福祉。”林悦赶忙起身谢恩:“陛下谬赞,臣女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医学之路漫漫,臣女仍需不断努力。”

林悦用自已的智慧与医术,在这古代的皇宫与世间,书写着属于自已的传奇篇章。无论身处何方,她都始终坚守着自已的初心,为人们的健康与幸福不懈努力。她知道,前方或许还有更多的挑战与困难等待着她,但她毫不畏惧,因为她相信,只要心怀信念,凭借自已的医术与智慧,定能在这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